新闻动态
 
集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集团新闻  

光伏+储能,又一千亿市场!当下难题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2-09-05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4669

2020年中国提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机遇但同时扛起了更大的责任

国家以及地方的各项政策引导下,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了光储一体化项目,随着开发进程的一步步实施,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安全标准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安全预警和处理能力较弱、运营建设难等等。

“光储充”,未来必然趋势之一

何为“光储充”,即利用充电站棚顶的光伏板发电产生电能,供新能源车充电。考虑到太阳能电板目前的太阳能转化率和太阳光照在一年四季不均衡的问题,新能源充电站嵌入了一个“光储充”技术:把用不完的光伏电暂存于储能柜里,在晚间或光照条件较差的阴雨天使用。

“光储充”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从应用场景来说,更具有前景,“光储充”能独立运行,“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功能。但是由于“光储充”需要考虑发电、储电、用电等多种因素,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但“光储充”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之一。

初始建设成本高,“光储一体化”商用难度大

从长远来看,未来光伏+储能势必会成为标配,但从当前发展模式来看,尽管有政策引导,光伏+储能仍面临着诸多难题,TüV莱茵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李卫春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成本问题。光伏产业有其自身的成本压力,叠加储能将会面临双重压力困境,如果成本不降到合理水平,光伏平价上网就会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李卫春认为要将海外成功案例与国内市场应用结合起来。同时,光伏+储能的应用场景有别于传统的形式,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从整体成本投入,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从而打开光伏+储能商业模式。

二,应用模式开发难。光伏+储能的应用模式围绕着“如何应用”和“怎么推动”两个问题展开。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个——电网侧、发电侧、用电侧,每个场景的应用模式不同意味着对应的运营模式也将不同。

技术性过渡到安全性,全产业链共同协作

国内储能市场已发展多年,绕不开技术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三个话题。

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路径从性能提升到耐久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环保性等,未来主要考虑的是——成本与安全。

储能成本在近些年已下降近10倍,但光伏+储能相结合就意味着成本还要进一步往下降。而目前针对储能安全性问题,因缺乏完善的安全标准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并未看到实质改变,储能安全是系统性问题,从材料到系统,从研发到应用都要考虑,当下需要做到:

首先,选用安全优质、经过认证的电芯,从源头上控制安全和起火风险。其次,电池管理系统必须符合相应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再者,由于电池管理是相对复杂的系统,电池包和储能系统必须符合功能安全。还有储能系统电子电气设计,不能单纯看零部件,要从不同层级去考虑规范问题,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再到消防设计、保护装置等安全部件必须符合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例如非金属材料,必须使用符合相应防火要求的材料,以及一旦出现火灾如何解决、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就把风险降到最低、如何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等,都需要及时进行预防性诊断和完善的标准体系,从而降低风险。

同时对于储能系统中电芯、模组以及安装要进行相应的失效分析。从选材、设计到认证再到产品使用全过程中,功能安全、电气安全、消防设计等都要考虑进去,并且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测试认证,加固安全保障。

储能能否再上一层,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参与,以企业行动、行业标准、研发技术、投融资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协作,确保光储一体化等项目最为迫切的问题顺畅传导,相信未来两三年内能看到明显突破。

资料来源:搜狐网、集邦新能源网、充电桩视界等

上一篇: 热烈祝贺我公司索峰电力资质成功升级!
下一篇: 囍临门!索峰电力获2021年度“安徽省电力建设优质工程”铜奖
版权所有 © 安徽索特电气集团   皖ICP备09012805号   联系地址: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姜家湖路6号   技术支持:浪讯科技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关注官方微信